2025/09/19
电话亭变金鱼缸、让你置身于经典电影,甚或换个「煲电话粥」的对象?来看看电话亭的「重生」
来源:https://ztylez.com/art/design/2025/09/19/327397/
作者:Louyi Wong
分享:
当人人手执一部智能手机时,你还有没有想起过那些街角一隅的电话亭?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电话亭曾是城市街角不可或缺的风景线,亦是人与人之间联繫的重要纽带。随着科技发展,这些曾经热闹的小空间逐渐陷入沉寂。
然而,艺术家们却在这些被遗忘的通讯工具中,看见了无限创意的可能性。近年来,全球各地电话亭不再只是通话工具,而是转型为艺术装置、文化象征甚至是电影场景,成为连结过去与未来的独特媒介。
一个小小的方盒子,如何重新定义自己在数位时代的存在价值?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些充满创意与怀旧情感的电话亭改造案例,看昔日通讯重器成为当代文化图腾,如何用创意使废弃电话亭注入新生命!


电话亭的故事始于电话的诞生 —— 1876 年电话问世后,直到 19 世纪末仍仅限于富人与企业使用。随着电信技术发展,公共电话亭逐渐成为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英国在 1921 年推出第一个标准电话亭 K1,但真正经典的设计,是 1935 年为庆祝乔治五世登基银禧而诞生的 K6,是由 20 世纪英国建筑大师 Sir Giles Gilbert Scott (贾尔斯 · 吉伯特 · 史考特爵士)所设计,而这款红色电话亭及后亦迅速成为英国文化的视觉象征。在全盛时期,英国共有 73,000 座红色电话亭,如今仅存 8,000 座。

香港的电话亭发展同样见证了时代变迁 —— 最早的香港公共电话亭于 1925 年问世,经过数十年演变,形成我们熟悉的绿色电话亭。
在手机普及前,这些电话亭是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无数情感交流和日常通讯。如今,随着智能手机彻底改变了我们的通讯方式,电话亭的原始功能已逐渐消失,但它们作为文化符号和艺术媒介的价值却在不断提升。2008 年,英国电信推出「认养电话亭计划」(Adopt a Kiosk Scheme),让社区以象征性的 1 英镑购买并活化这些文化遗产,使这些电话亭摇身一变,成为迷你图书馆、心臟除颤器站、艺术装置甚至咖啡店,让「无用的最经典」继续为社区服务。值得一提的是,据统计 2019 至 2020 年间,英国仍有 15 万通紧急电话从这些「老古董」打出,证明它们在危急时刻依然能够成为生命线,守护着城市的安全。

在英国泰晤士河畔的《Out of Order》艺术装置,巧妙地将十二座经典红色电话亭排列成多米诺骨牌倒下的样子,是英国最着名的公共艺术之一。

这件由苏格兰的雕塑艺术家 David Mach 于 1989 年创作的作品,不仅是游客必访的打卡点,更是对通讯时代变迁的绝妙隐喻。每个电话亭的倾斜角度都经过精心设计,形成一种动态的视觉效果,彷佛捕捉了某个瞬间的永恆定格。这些电话亭并非真的被废弃,而是以全新姿态「倒下」,向观众传达艺术与时代变迁的讯息。这种将实用物件转化为艺术装置的创意,使得这些原本可能被拆除的电话亭,反而成为当地的骄傲与地标,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朝圣,证明了艺术改造的力量。


日本艺术家山本信树(Nobuki Yamamoto)也早在 2000 年,就开创了将废弃电话亭转变为金鱼水族馆的先河。他的经典作品《Message》将传统电话亭填满清水,让金鱼在其中自由游动,形成一幅动态的生命画卷,创造出超现实的视觉体验。
这件作品不仅将两个完全不相关的元素 —— 通讯设备与水生生物 —— 奇妙结合,更隐含深刻的哲学思考:当电话亭失去传递人声讯息的功能,它可以传达什么新的「讯息」?金鱼无声的游动成为一种静默的交流,提醒人们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或许需要放慢脚步,欣赏生命最原始的美感,也挽救了即将被遗忘的街头设施,为都市风景注入了一抹清新与宁静。


在美高梅「艺文荟澳 2025」特展《cAI™ 实验室 2.0 —— 你在看我,还是我在看你》,就有国际知名当代艺术家蔡国强携手其量身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cAI™」共同创作,特展的其中一个互动装置,名为《cAI™ 专线》,旨在邀请观众透过话筒与 cAI™ 进行对话,让观众能与 AI 版的蔡国强对话,探讨艺术创作与人工智能的关係。
这个装置保留了传统电话亭的外形,但内部却是高科技的 AI 系统,当观众拿起电话筒,即可与「cAI™」进行一对一的深度对谈。这位 「cAI™」不仅能回答关于艺术创作的问题,还能分享「个人」对生活的感悟,展现出惊人的拟人化能力。这个跨越时空的对话空间,巧妙地将昔日公共通讯设施与未来科技结合,让电话亭重新成为连结人与人(或人与 AI)的中介,为电话亭的功能赋予全新定义。

「cAI™ 实验室 2.0 —— 你在看我,还是我在看你」日期:2025 年 7 月 20 日 – 9 月 22 日地点:澳门|澳门美高梅多功能黑盒空间「百宝箱」(免费向公众开放)


大馆2025年夏季展览「光影边缘 —— 香港电影的卧底世界」以香港电影中的卧底主题为核心,其中一个亮点是将经典电话亭场景重新诠释,展现它们在警匪电影中作为情报交换、身份确认的关键场所。
展览最动人的部分是最终章「A Better Tomorrow」,借用《英雄本色 II》中的经典电话亭场景,象征着无论面对多大困境,人们仍然无惧牺牲,只为追求一个「更好的明天」。在这个展览中,电话亭不再只是通讯工具,而是香港电影的文化符号,见证了角色在光影边缘的身份转换与心理挣扎,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与集体记忆,成为连结过去与现在的视觉桥樑,唤起观众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未来的期许。
「光影边缘 —— 香港电影的卧底世界」日期:2025 年 8 月 1 日 – 10 月 5 日地址:大馆 01 座警察总部大楼 LG1 及 LG2 楼复式展室


「拨个轮 —— 香港电话珍藏展」带领观众回到电话发展的历史长河,展出从早期手摇电话到数位电话的完整演变。
展览中最引人注目的绿色公共电话亭 —— 曾遍布香港街头的通讯枢纽,承载着无数市民的集体记忆,展品包括 1960 年代的投币电话、1980 年代的磁卡电话,以及香港回归前后的特别版公共电话。策展人更巧妙地在展览中加入互动元素,也收集了市民对电话亭的故事分享:有人在电话亭中接到录取通知、有人在电话亭里向远方的恋人倾诉思念 ⋯⋯ 这些个人记忆交织成香港独特的城市叙事,让电话亭从冰冷的通讯设备转变为充满人情味的文化载体。
「拨个轮 — 香港电话珍藏展☎」日期:2025 年 9 月 3 – 29 日时间:上午 11 时至晚上 9 时正地点:商务印书馆 尖沙咀图书中心|九龙尖沙咀弥敦道 83-97 号华源大厦地下 25 号舖及 1 楼全层

无论是艺术家的创意改造,还是对历史的珍视保存,这些电话亭装置不仅连接了过去与现在,更成为我们思考技术变革、人际沟通和城市记忆的独特视角。
有些事物虽然失去了最初的用途,却能通过创新思维获得新生。或许,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写照 —— 当旧物注入新灵魂,便能创造出横跨过去与未来的永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