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18
动物也要看展览?黄进曦、林海峰、石家豪等 20 位香港艺术家齐聚 BONHAMS《@N1MALX:非人生活》,带来各种的动物记忆
来源:https://ztylez.com/art/exhibition/2025/08/18/325974/
作者:Louyi Wong
分享:
走进金钟邦瀚斯的展厅,迎来的不是传统的动物艺术展,而是一场彻底颠覆人类中心视角的感官盛宴 —— 9 月的邦瀚斯将呈献《@N1MALX:非人生活》展览,集结逾 20 位香港艺术家与海外创作者,从猛虎到巨鲸、从神话生物到人造宠物,以动物为核心,重新审视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文明发展轨迹。

事实上,动物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们是图腾、寓言主角、信仰象征,也是我们生活的伴侣。这场展览不仅为展示动物的多元面貌,更意在引领观众跳脱固有思维,以全新视角审视人与非人生命的关係,如邦瀚斯亚洲区现代及当代艺术部主管关尚鹏(Marcello Kwan)所言:「从庄子的《逍遥游》到乔治 · 奥威尔的《动物农庄》,这些经典皆以『非人』视角,拓展我们对『人性』与『文明』的思考。」


林海峰的《动物友善》,则以幽默讽刺的方式质疑动物主题艺术展览却不允许真实动物入场的矛盾。作品以颜色铅笔精细描绘出艺术家与爱犬被拒于展览门外的场景,他说「得知贵宝号举办以动物为主题艺术展览,本人非常兴奋并计划带同爱犬一同参观」,可惜在进入前才发现「我等閒人与狗唯有不得内进」。
这种「被拒绝的参与者」身份,不仅挑战了展览空间的权力逻辑,也扩展了关于艺术可及性的讨论,更遂使林海峰反爱犬决定「以另外一种合法合情合理嘅方式参与贵宝号嘅展览」。
这种创意反抗不仅体现了他一贯的幽默风格,更邀请观众思考:在「非人生活」的艺术探讨中,我们是否真正尊重了非人生命的存在?这幅作品以其轻鬆的表面下,暗藏着对艺术机构与社会规范的深刻质问。


石家豪的《黄龙舢舨》将西方摇滚与中国民间风俗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超现实的视觉体验 —— 他说这幅作品是受到披头四的启发,尤其是 1964 年乐队访港及 1977 年约翰 · 蓝侬带儿子参观虎豹别墅的历史片段。「我儿童至少年时代,披头四的歌曲仍然相当流行。我读大学时终于在电影院看过披头四的黄色潜艇动画,被其音乐与画面深深震撼。 1990 年代雷射唱片普及后,我陆陆续续听遍披头四所有出版过的大碟。随着年纪渐长,对披头四的青春与创意越加沉迷。」
石家豪巧妙地将披头四的形象与中国传统元素结合,黄龙舢舨上的四位乐队成员以古典姿态演绎着现代传奇,不仅是对西方流行文化的致敬,更是对香港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汇处的深刻隐喻。画作色彩明亮而梦幻,彷佛邀请观众跟随这艘「黄色潜水艇」,航行于记忆与幻想交织的海域。


谢炎安的《三粒星星》捕捉了香港首对本土出生大熊猫的成长瞬间:画中的两隻熊猫「家姐」与「细佬」,在充满流行文化元素的房间中,见证秋韆光荣退休的一刻。
这对大熊猫在 2024 年出生,是第一对获香港入境处颁发「出生纪念状」的熊猫,成为香港人集体见证的城市奇蹟。在社交媒体时代,无数市民化身「契爸」、「契妈」,记录牠们的每一个成长时刻;而谢炎安更巧妙地运用了流行文化元素装饰画面,不仅展现了动物与人类情感连结的深度,也反映了数位时代下集体记忆的形成方式。这幅作品温馨而幽默,唤起观众对城市共同经历的珍贵回忆。
「而大熊猫的可爱造型,一向是流行文化的常客。就如是次 《@N1MALX:非人生活》展览跨界别作品并置的展示方式,画中亦将我们熟悉的流行文化作品,借来为家姐细佬的房间装饰一番。」 —— 谢炎安


黄进曦呈现了一个充满想像力的童年场景 —— 面对棕熊威胁,两位小朋友机智地用射灯将恐龙战队霸王龙玩具的投影放大在巨石上,成功吓退棕熊。
黄进曦从自己童年最爱看的日本特摄片和卡通片记忆出发,思考这些拥有动物力量的英雄形象如何形塑儿童的世界观说:「成长后知道这些角色和故事都是虚构,恐龙战队的机械人只是皮套,但我很想在今次的画作中表达到小朋友对于他们心中英雄或者守护兽的信赖。作为成年人可能会觉得小朋友的才智令他们脱困,但对于小朋友来说也许是霸王龙保护了他们。」
画作在精湛的技法背后,埋藏着对纯真信念与成长转变的深刻反思 —— 这幅作品不仅是对 80、90 年代香港儿童成长环境的温柔回望,更深入探讨了「信仰的力量」这一主题。



周俊辉的《沙田龙舟竞赛》(2025 年)透过塑胶彩在布本上展现热闹的城门河景,画中融入动物与人类共存的细节:白鹭随鼓声翱翔,鱼儿穿梭水间,龙舟竞渡的威猛气势更成为视觉焦点;岸边聚集的群众与奔跑的宠物,描绘了城市生活与自然环境的交响曲。周俊辉以独特视角捕捉这些瞬间,呈现出一幅充满活力与共生哲学的艺术作品。
这是他在构想这次展览时,到城门河看龙舟所见的一番景象。要探索人与自然的共生关係,周俊辉就以艺术语言呈现城市中的「非人生活」。他将日常景象化为诗意画卷,在动物与人类交织的故事中,寻找生命与环境的微妙连结。

除了以上的艺术家之外,还有 Michael Lau 以动物作第一身的描述,亦以动物比喻人类在现代生活中的角色,叙述着在这人生的路程上如何在惘撞的途中跌跌碰碰的找到自己,亦像动物在自然中慢慢找到生存的路径一样所呈现的《微茫.丰收》、徐沛之以两个同为汉代的《博山炉》、杨学德所幻想的小矮人隐世部落与自己童年时住在香港公共屋邨的情景,带来《游田邨》,以及 Kenny Wong《黄金女神》和 Eric So《Storyteller No. 42》(2024 年),大部份作品皆为展览而定制创作,属首次亮相!
而除绘画和雕塑外,展览还涵盖珠宝、腕錶、酒标设计等跨界作品,如雅典独特的「TIGER」自动上弦腕錶、Katy Ku 设计的《Medusa – What’s Going On》酒标威士忌,以及爱马仕特别订製的迷你凯莉包等,进一步模糊了艺术与商品、象征与实用的界限。


展览:「@N1MALX:非人生活」日期:2025 年 9 月 1 – 20 日时间:星期一至五(上午 10 时至下午 6 )|星期六(下午 1 时至 6 时)地点:香港邦瀚斯|金钟太古广场六座 10 楼(免费对公众开放,作品可供私人洽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