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三位艺术家.三个媒介.三种感官!林嘉欣与本地艺术家韩幸霖、音乐家江逸天携手共谱「三的法则」,亲自分享跨界合作故事
来源:https://ztylez.com/art/exhibition/2025/05/21/306029/
作者:Louyi Wong
分享:
自古以来,「三」一直是艺术与文化中的魔幻数字 —— 三位一体、三一律、三段论、三原色、三部曲。而近日在大坑的 otherthings by THE SHOPHOUSE @theshophouseotherthings 、这座 1890 年代的客家建筑中,三位香港艺术家亦把这个古老的数位概念作全新的诠释。
知名演员兼陶艺家林嘉欣 Karena Lam @karenalamkayan @ceramicsbykarenalam、视觉艺术家韩幸霖 Hilarie Hon @hilariehon、音乐家江逸天 Olivier Cong @oliviercong 跨界合作展现「三位一体」,不仅是他们的跨媒介对话,更创造出一个令人屏息的多感官体验,让观者在陶土、画布和音符的交织中寻找那转瞬即逝的平衡点。


甫踏入 THE SHOPHOUSE,便会先被门口的天井夺去眼球。这座 1890 年代的客家建筑,布局和设计上极具典型客家围屋特色,门廊有一个天井空间,跨过后便是中堂之会客及礼仪用的大厅,更分为上、下两层的空间,上层则是楼阁寝室,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中轴性、向心性及等级性等原则和制度。
然而,这亦吸引了 Karena 的目光 —— 当她第一次踏入这空间、看到天井时,便已令她萌生了製作图腾树的念头,尤其是联想到自己随着成长,逐渐发觉「自由」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感受。「当有了孩子、有了车、有了生活的责任,你就会想尽力去维持它,可能要放弃一些自由;而在图腾树上的公仔脸孔都是向上望,表达了它们很渴望自由、有着想衝破天井的想法。」

看着一个个陶瓷堆迭而上的图腾树,近两、三米高,确是费了不少功夫,亦是 Karena 的一大挑战。
她说,受 Studio 内的烧陶设备窑炉所限,所以过去从未製作过如此庞大的陶瓷,也特意向陶艺老师请教,不过创作当中仍遇到许多难以控制的因素。「由于体积庞大,其失败率相对更高。香港潮湿的气候使材料常常无法完全干透,导致在烧製过程中容易爆裂,毕竟作品越大,结构反而越脆弱。为了完成最终的六件成品,我反覆尝试,过程格外耗时且充满不确定性,是一项需要极大耐心与细心的挑战。」

Karena 说,虽然一直手握着创作图纸,但当真正地看到图腾树后,也觉得份外感动。更冒险的是,这图腾树是在展览前一天才请师傅帮忙运到 THE SHOPHOUSE,再把陶瓷与中间的支撑部份组装、逐一迭上。
「其实很冒险,幸好都顺利完成!」Karena 笑着道。

Karena 的陶艺创作,宛如与大地的私密对谈;而本地艺术家 Hilarie 的画布则如同另一维度的异托邦,与 Karena 的大地连结呼应;那些彷佛在荒诞世界中独行的旅人形象,与 Karena陶艺中的沉静形成鲜明对比,却又在某种奇妙的频率上达成和谐。

展览中可见,Hilarie 的作品都极具个人色彩,尤其以大胆和强烈对比的色彩,描绘充满着诙谐的衝突和挣扎的内心世界,种种场景都会让人联想起噩梦中的疏离和无助感。
事实上,这位 1994 年生于香港的艺术家,早在 2016 年便已获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所颁发的 AVA Keeper of Studies Collection Award,证明其实力非凡;而她也曾举办过个人展览,包括:「日光絮语」(安全口画廊,2023)、「每日太阳恆常消失」(安全口画廊,2018)等,也曾参与联展,包括「乌鬼」(臺北当代艺术馆,2019)、「九承九」(1a 空间,2017)等。

为此,Hilarie 亦分享到是次的合作缘起 —— 全因策展人 Alex 在她的工作室中看到一幅人像画而联想起 Karena,便互相作介绍。没想到,二人一拍即合,而 Karena 再推荐和邀请音乐家 Olivier 的加入,三人遂以成行。所以,作品都是三人自去年九月便开始筹备。就连 Karena 也感慨道,这次的限定合作展览,成了她难忘的一次,因为她亦从未如此花时间地互动和沟通,甚至是自构思起,他们仨已在 Whatsapp 开了一个群组,日常地分享自己的创作点滴。

当谈到是次最花心力之作,Hilarie 则表示是门口所摆放的三拼画,并解释:「在我们合作的过程中,都希望能保持彼此很诚实的状态去做本身所做的事,同时又要找到双方契合的共通点,所以反覆讨论后,才逐渐确定作品的颜色和质感等,是最终巧妙地融合而成之作。」Karena 更为此补充,三拼画之所以会摆放于门口的位置,亦是在呼应这客家旧建筑的大门设计,实在用心。

作为三位一体中的听觉元素,Olivier 的音乐创作正是负责将二人的视觉、触觉的元素融入声波中。

Olivier 说,为了是次展览,他量身打造了一系列声音作品 —— 以「虚构民俗」为语境,用城市或民谣式的吟唱与呢喃,回应 Karena 的月亮罐,并以无形的声响群体与 Hilarie 画作中的孤独旅人对话。
这位香港音乐家,自幼学习小提琴及钢琴,曲风独特且渗透沉郁气息,广受⺠谣、另类摇滚、当代古典及现代音乐等不同元素影响,亦是音乐品牌 Raven & The Sea Music 创办人、自由空间乐团的音乐总监之一。自 2018 年初,他推出了首张个人专辑《A Ghost & His Paintings》更获 iTunes 的肯定和支持,成为本地首位 Apple Music 瞩目新人;2018 及 2019 年受香港芭蕾舞团和上海大剧院委约创作,并曾任中英剧团《人生原是一首辛歌》联合音乐总监,也曾为导演田壮壮的电影谱曲,其后也曾举办过个人音乐会「Through The Window I See No Star」、「I am afraid of」,以及发表《A Prelude for the Future》声音装置艺术等。

这次,他的作品巧妙所在,正是他把播放器放在空间内的不同角落:或是要你带上耳机仔细聆听,或是藏在了 Karena 的月亮罐内,让你看不见。
Olivier 分享,其实陶罐的不同厚度、或播放器摆放在陶罐内的不同位置,都会形成不一样的声音效果。所以当你静心感受,可听到他的声音作品,如同为展览空间编织出第三维度,在声响与静默之间创造出一种张力,让整个展览如呼吸般脉动。

「我的创作主要是参考了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并以此作为直接的灵感来源。所以,我选取了一个香港的民谣故事、一个关于鳄鱼的故事,进行创作。而当中我最喜欢的作品,是在二层空间中对 Hilarie 那幅画作的回应。我为此创作了一首歌,去表达那种孤寂的情感,让观众能感受到其中的氛围。」Olivier 说。

当林嘉欣的陶艺邀请触觉、韩幸霖的画作挑战视觉、江逸天的音乐则唤醒听觉,三种感官体验交织成一场完整的艺术飨宴。「三的法则」不仅是三位艺术家的作品展示,更是一次关于平衡、对立与和解的集体探索实验,邀请观众进入一个充满张力与和谐并存的感官空间。

最后,三人更特别与 @ZTYLEZHK 读者分享是次展览与合作的心得,一同探索数字「三」在艺术中的深层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三的法则」(The Rule of Three)法国五月艺术节 French May Art Fest日期:2025 年 5 月 17 日 − 6 月 29 日(周二至周日开放)时间:11:00 am – 7:00pm地点:otherthings by THE SHOPHOUSE|铜锣湾大坑 新春街 31 号联络:5201 9555 / info@theshophouse.hk(需事先预约)
0.135846s